环球医网
  《 肠道寄生虫病》疗法库 ---- 求医咨询
伊问医答首页---当前查看的问题:中学生肠道寄生虫如何治疗
      
楼主 中学生肠道寄生虫如何治疗
 
本问题由 yang2008 于 2009-04-23 18:47:34 提出     |  状态: 已解决

yang2008

等级:普通会员
问题:1
回答:0
积分:100

:

 中学生肠道寄生虫如何治疗,有何偏方?谢谢!

2楼

warmwinter

等级:医网专家
问题:14
回答:1529
积分:61490

      
:

 您好,
 如果怀疑有寄生虫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最好不要随意服用偏方治疗,目前驱虫药多为广谱、高效、低毒的复方甲苯咪唑、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等药物,但这些药终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应遵医嘱或严格按照说明书合理选择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使用。一般每年春、秋季驱虫治疗1~2次为宜,同时要加强健康及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寄生虫感染。

一种驱虫药通常可以对几种不同的寄生虫发挥药效。其作用机制是杀灭或麻痹虫体。服用驱虫药后,寄生虫可随大便排出。某些驱虫药可作用于全身,以治疗受感染的多个组织器官。孕妇不宜服用驱虫药。儿童需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含有不同杀虫成分的蛲虫药膏可直接涂用于肛门及其周围,用于治疗蛲虫病。

目前的驱虫药多数都是对成虫有效,但对虫卵和幼虫不能彻底消灭。

少数驱蛔虫的药会引发患者体内的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严重者会引起窒息,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回答于:2009-04-24 0:22:54

3楼

SDWYC

等级:普通会员
问题:1
回答:161
积分:8813

      
:

 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以腹痛绕脐,时作时止,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吐蛔或便出蛔虫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尤多见于农村。因虫卵通过口进入肠道经2~2.5个月发育为成虫寄生于小肠所致。成虫在肠内存活约1年左右,其数目少则几条、十几条,多者可达数百条以上。蛔虫不仅吸取宿主营养,还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而致营养不良和贫血,此外还多见精神神经症状及肠梗阻、胆道蛔虫、肝脓肿、阑尾炎、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此病在中医文献中,称作蛔、蚘、宿蚘(蚘是蛔的异体字)、虫积等。
蛔虫病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见有阵发性腹痛,位置多在肚脐周围,疼痛一般不重,时作时止,喜按揉痛处,食欲差,部分儿童有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异嗜症状,或睡中磨牙,或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易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消瘦。此外尚可有烦躁、易激惹、鼻痒等表现。有些患者面部白斑如癣状(但无鳞屑),巩膜蓝斑,下唇有粟状颗粒,这些都是蛔虫病的特殊体征。
治疗以杀虫驱虫为主。常用使君子散或化虫丸。亦可单用炒使君子仁或苦楝根皮或西药肠虫清、枸椽酸哌哔嗪等。但当蛔虫引起腹痛时,则应以安蛔为主,以免激惹蛔虫。常见情况有:①腹痛阵作,四肢发冷,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者,宜温中安蛔,常用理中安蛔汤。②腹痛,身热面赤,心烦,口渴,脉数者,宜清热安蛔,常用连梅安蛔汤。③烦躁、呕吐、口渴、唇红而四肢发冷者,治宜温脏安蛔,常用乌梅丸。
蛔虫驱出后,则以调理脾胃为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肥儿丸。蛔虫所致的并发症,最常见者为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及腹膜炎。教育儿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以预防蛔虫的感染。
蛲虫病 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以肛门瘙痒、入睡后可在肛门见到白色细小线虫为特点。患者多系儿童,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流行。
蛲虫病除肛门奇痒外,症状多不明显,部分儿童因夜间瘙痒影响睡眠,可见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夜间磨牙,遗尿,搔抓处可有血痕或糜烂,女孩常合并外阴瘙痒。有的患儿有厌食、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治疗以杀虫驱虫为主,百部粉、使君子粉、雷丸粉均有较好作用。外用蛲虫药膏(主药为中药百部)可止痒并减少自体重复感染。蛲虫病的预防至为重要。蛲虫雌虫寿命仅1~2个月,因此如能杜绝重复感染及相互传染,可不药而愈。但要养成食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改掉吮吸手指的习惯。勤换衣裤、被褥,换下的衣物应煮沸灭卵。
绦虫病 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由食入未经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牛肉或猪肉引起。囊虫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吸附于小肠,虫体脱节,从肛门排出体外。在内裤上及大便中可见虫体白色节片,这是绦虫病的特征。中医学文献称绦虫为寸白虫。
绦虫病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约半数患者有腹痛、腹胀,有些患者伴发肛门瘙痒、荨麻疹。绦虫在小肠内扭结成团时,可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节片阻塞阑尾时,可诱发急性阑尾炎。由于绦虫长期寄生于人体吸食营养物质,而致气血亏虚,故部分患者尚可见消瘦、乏力、头昏、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以杀虫驱虫为主。去壳南瓜子粉配合槟榔煎剂有特效,可使虫体迅速排出。仙鹤草(冬芽)、石榴皮、雷丸也都能驱杀绦虫。体质较弱者,可用复方槟榔煎(验方)。虫体完全排出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气血两虚者,可用八珍汤补养气血。预防:注意不要食入未经煮熟的牛肉或猪肉。
钩虫病 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钩蚴从皮肤或口进入人体小肠,约经1~2个月发育为成虫所致。以善食易饥,异嗜生米、泥土、木炭之类,面色萎黄,浮肿,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我国南方种植茶、桑、果、棉、烟草、甘蔗的农民。中医学文献称为懒黄、偨黄、黄胖。
钩蚴侵及人体皮肤时,可见手足皮肤奇痒、灼热、起疙瘩。钩虫犯肺,可见咳嗽、喉痒、哮喘,多见于早期。钩蚴发展为成虫后,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及嗜异症。病久则气血两虚,女性患者多见闭经。
钩蚴引起的皮炎症状,可用中药止痒汤外洗,或热浸、热敷、热熏。钩蚴入肺所致之咳喘,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内服。钩虫发育为成虫后,通过镜检可在大便中找到钩虫卵,即以杀虫驱虫为主要治法,常用榧子杀虫丸或西药灭虫宁。
钩虫易引起脾胃失调,多见面色萎黄,或黄而虚浮,多食易饥,食后腹胀,头昏,肢软无力,舌淡,苔白腻,脉弱。治宜健脾燥湿,和中补血,常用黄病绛矾丸(即平胃散加绛矾、红枣)。病久气血两亏者,证见面色萎黄,浮肿,心悸,耳鸣,乏力气短,舌质淡,脉弱。治宜两补气血,常用十全大补汤,送服黄病绛矾丸。
农村应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赤脚下田,是预防钩虫病的重要措施。

     回答于:2009-04-29 12:21:35

  共3条 | 每页10条 | 共1页 | 1  
  联系投放广告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Data  |  关于环球医网  |  QQ洽谈QQ交谈  Msn交谈   沪ICP备14001091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11-0186 环球医网版权所有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
联系电话:021-51601230环球医网 www.54MD.com --为全球华人提供健康养身及疾病治疗方案的公益网站华创商务网币安app官网下载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