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黄芪30 g,地龙10 g,水蛭10 g,桂枝15 g,甘草15 g,延胡索15 g,苍术15 g,生地黄20 g。
双下肢皮肤瘙痒者加秦艽、僵蚕各10 g,
下肢痛甚者加牛膝15 g,
瘀血甚者加穿山甲10 g,丹参15 g,
气阴两虚明显者加西洋参15 g。
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60 mL,早、中、晚分服。15 d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异样感,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痹证、痿证范畴,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消渴合并痹证、痿证范畴,也有将其归于血痹、脉痹者。
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则阴损气耗阳伤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脏腑受损,进而出现一系列合并症。故本病的发生不仅与阴虚燥热有关,还与痰瘀痹阻、阳虚寒凝、瘀血阻络等因素相关。气阴两伤、脉络瘀阻是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的基本病机。
黄芪补气固本,为补气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等功效。有研究表明,黄芪对神经生长因子NCF受体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故而通过受体兴奋,NCF发挥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及营养支持作用。地龙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在方中加入水蛭、地龙、延胡索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桂枝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又有镇痛解痉作用以及较强的抗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本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理法兼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并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消除肢体麻木和感觉障碍,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