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治疗前患者均进行Zung氏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SAS标准分≥40且<60为轻度焦虑,SAS标准分≥60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50且<60为轻度抑郁,SDS标准分≥60且<70为中度抑郁,SDS标准分≥70为重度抑郁。
治疗仪器用JD2A型肌电生物反馈仪。放松训练通过播放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录制的标准指导语实施。
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使用方法,训练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进行,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1次最多不超过2人,20次为1疗程。
患者在进餐后30分钟进行训练,不饮酒、咖啡和刺激性饮料。训练前摆脱生理和心理紧张,如饥、渴、 尿、便等刺激的影响。
患者取仰卧位,电极放于患者右上肢肱桡肌处,开机后稳定4 分钟,记录肌电值为基值,每次均同时配以放松训练标准指导语。
记录训练后最低肌电值,治疗均为在患者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能力用肌电下降能力评定,治疗效果以平均每日绝对睡眠时间评定。
失眠症是持续较久的睡眠障碍,而不是因精神紧张刺激而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也不是指躯体症状如疼痛、高热等造成的睡眠紊乱。
失眠症患者常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多数病人表面不易觉察,深入了解病情时便可发现患者在睡眠时有一个较高的唤醒水平,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
临床上一般医生通常不仔细分辨引起失眠的原因,一律予以安眠药物治疗,实际这是不适宜的,因为严格地说安眠药主要适于急性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引起的暂时性失眠或者用于重症精神病的睡眠障碍。
安眠药物对于心因性失眠症弊多利少,而且疗效普遍不佳。
患者治疗后每日绝对睡眠时间普遍增加,肌电值下降,焦虑或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说明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放松训练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