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微型针刀治疗:采用穴位刺激,椎间孔棘间韧带松解加适量红花注射液治疗。严格无菌操作,依次定位、消毒、铺巾、针刀快速入夹脊穴,行提插和颤抖刺激,使针感传至腰部或臀部,留针1分钟。
椎间隙旁3~4cm处垂直皮肤进针刀,逐层深入,遇骨质为横突,切断横突韧带3~4刀,稍退针向中线稍偏尾侧及前方沿横突下缘缓慢进针,遇阻力消失时针刀达椎间孔,沿椎间孔上缘提插切割松解,横向推移;
使神经根上方得到松解,减低脊髓或神经根压力,退针刀,注入红花注射液2ml,常用的手术解剖部位还有臀中肌点、腰三横突尖端点、梨状肌点、黄韧带点、腓浅神经点;
分别分布于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下肢部胃经、胆经、膀胱经,许多治疗点都是14经的穴位。
微型针刀手术治疗组患者每周接受微型针刀疗法1次,连续治疗3周。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作了深入研究,手术证实,椎间盘突出附近的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常有充血、水肿、无菌性炎症、粘连及挛缩等变化。
亦有人研究发现,纤维环破裂后,含高浓度乳酸的髓核液从纤维环的破损处溢出,沿椎间盘和神经根之间的通道扩散,对神经根化学性刺激产生疼痛,使周围软组织产生水肿、粘连、瘢痕,运动范围受到限制,破坏了机体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因此,恢复力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清除水肿及无菌性炎症,剥离粘连组织,铲断瘢痕,恢复或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的关键。
微型针刀疗法是一种安全性大,微创,无副作用,疗效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后,所产生的粘连、瘢痕使肌肉韧带、筋膜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破坏了机体的静态与动态平衡,引起疼痛和机能障碍。
微型针刀疗法将剥离粘连组织,切碎硬结瘢痕,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P物质等)的含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病史较长和年龄较大者更为适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范畴,俗称“腰腿痛”,多由于外因挫伤、腰部用力不当、慢性劳损所致,内因均属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卫外不固造成。
针刀疗法源于中医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行气活血通阻滞,使结者散,闭者通,达到瘀血消除、气机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